如果說“改革脫困”曾是上個世紀國有企業的“關鍵詞”,那么“創造輝煌”就是國有企業這一個10年的“座右銘”。即便在2003年國務院國資委成立時,不少國有企業還在為不良資產處置發愁; 10年后的2012年,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央企已上榜54家,是當年的9倍。
10年來,歷經深刻的體制變革和無情的市場洗禮,國有企業櫛風沐雨,攻堅克難,矢志不渝地沿著改革的航線破浪前行,不斷地發展壯大,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其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更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最完美的求解和最有力的印證。
迎接挑戰,成為真正的領跑者
2012年6月29日10時03分,神舟九號安全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標志著我國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而就在此前的6月27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成功下潛至7062米深海,創造了世界同類型載人潛水器下潛新紀錄。
締造這些偉大壯舉的,正是我國的國有企業。從載人航天、繞月探測事業的突破,到建成世界首個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從創造運營時速486.1公里紀錄的高鐵速度,到通信業實現從3G的追趕到4G的領先;三峽工程、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黨的十六大以來,國家各項標志性重大工程、重大科技項目的背后,無不鐫刻著國有企業的深刻印記。
2003年國資委設立,初步建立了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解決了多年存在的國有企業多頭管理、責任不落實的問題,大大激發了國有企業內在發展活力。從2003年到2011年,國有企業繼續發揮“頂梁柱”作用,以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7.6%、凈利潤年均增長25.3%的穩定高速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2011年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和上繳稅金分別約占全社會工商企業的35%、35%、43%和40%,對GDP貢獻率約為20%。在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下,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繼續發揮著主導作用。
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大型國企承擔了我國幾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氣和乙烯生產,提供了全部的基礎電信服務和大部分增值服務,發電量占全國60%以上,生產了全國60%的高附加值鋼材,成為行業發展的排頭兵、國民經濟的支柱力量。
數據顯示,近年來國有企業的數量在減少,但在“做強做優”上卻更加彰顯能量,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大大增強。2003年至2011年,中央企業戶數從196戶調整到117戶,戶均資產卻從425億元增加到2396億元。一批作為“國家名片”的中央企業,正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上榜《財富》“世界500強”的國有企業,由2003年的6家增至2012年的54家,其中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國家電網營業收入超過萬億元,分別位列世界500強第5、6、7位。
2012年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56家中央企業得到了93項獎項——國有企業正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力軍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排頭兵。在核電、風電、電動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國有企業主動出擊搶占技術制高點,已達到或接近全球領先水平。
做強做優,奏響改革最強音
沒有發展理念上的轉變,就沒有國有企業幾十年的改革實踐;沒有攻堅克難的改革推動,就沒有國有企業脫胎換骨的輝煌巨變。10年間國有企業之所以能穩定高速發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始終堅持以改革為動力,用改革的辦法破解發展難題。
十六大提出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10年來,根據比較優勢和國有經濟的戰略定位,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
一批國有中小企業逐步退出,改制為多種所有制企業;一批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國有企業退出市場;同時國有資本逐步從一般生產加工行業退出,更多地向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行業和領域集中——歷經艱難的調整重組,國有經濟的戰線大大收縮,不僅“小而亂”的格局基本改變,整體競爭力獲得提升,同時國有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呈現出平等競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尋找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發生了深刻轉變:全國90%以上的國有企業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業的改制面由2003年的30.4%提高到了2011年的72%;中央企業外部董事制度和規范董事會運作制度體系試點范圍擴大到50家,國企公司治理結構逐步規范;職務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工資能升能降的新機制讓國有企業告別了“大鍋飯”,極大激發了企業的活力。
改革讓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壯大,發展質量和運行效率顯著提升。截至2011年底,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85.3萬億元,是2003年的3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為106.5%,比2003年提高3.1個百分點。
勇挑重擔,為民生不辱使命
進入深秋,坐落在呼倫貝爾草原上的中國黃金集團烏山礦區更像是一座花園了,陽光下紅黃相間的樹林泛著耀眼的金光,樹葉在秋風中搖曳。中國黃金集團在開采礦山之余不忘生態保護,從該項目開工至今,已累計投入4億元用于礦區綠化,復墾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超過95%。
10年來,國有企業謀發展要爭一流,承擔社會責任同樣作表率。
據統計,“十一五”期間,僅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就實現節能4900萬噸標準煤,是國家下達節能考核目標的1.8倍;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36.3%,降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
保供電、保供氣、保供油、保運輸……近年來,國有能源企業克服價格波動甚至倒掛的困難,全力組織生產,確保市場供應;涉及糧、棉、油、肉、鹽等產品生產供應的企業,積極組織資源,維護重要民生產品價格穩定。
面對急難險重的任務,國有企業總是沖在前頭。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中,電力電網、石油石化、航空運輸、建筑施工等央企挺身而出,發揮了關鍵作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的設施保障,處處可見國有企業的身影。
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陷入低迷,就業形勢嚴峻。中央企業提出“減薪不減員,歇崗不失業”,有力促進了生產持續和社會穩定。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國直接就業以非國有企業為主,但從創造和帶動間接就業來看,則以國有企業為主。如中國電信直接創造就業49萬人,但是作為信息通訊網絡平臺,創造間接就業是直接就業的1.9倍,達93萬人。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我國經濟率先企穩回升,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有經濟在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物質支撐的同時,在保障市場供應、穩定物價、抗擊自然災害和完成國家重大活動任務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