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月中旬開始,霧霾天氣幾次席卷大半個中國,再次喚起了人們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反思。如何減少污染排放、更多地開發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一時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1月18日,中國科技大會召開,一項叫作“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氣田安全高效開發技術及工業化應用”的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這項技術使我國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掌握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氣田核心技術的國家。
這一成果,通俗來說,解決了“川氣東送”工程的源頭——普光氣田天然氣的“脫毒”難題,為沿線六省二市70多個城市、2億多群眾、上千家企業提供了優質清潔能源,“四川的氣點燃了江浙的灶”,每年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8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69.8萬噸,相當于每年提供超過1457.16萬噸標準煤的清潔能源,同時,使我國硫磺產量翻番,減少了進口,緩解了我國化肥原料緊張局面?! ?br />
夢想:川氣點燃江浙灶
我國清潔能源使用率一直比較低。2011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占23.7%,我國僅占4.5%。富煤少油缺氣依然是中國目前能源消費結構的基本情況,大力開發利用豐富的天然氣資源,是國家能源發展的緊迫需求。
找油氣,分為陸相和海相。在中國找到和開發海相大油氣田,是中國地質學家的一個夢,也是中國石油人的一個夢。世界上90%以上的油氣儲量,是在海相地層中發現的,而我國在海相地層中發現的儲量不足10%。以李四光為代表的中國地質學家,創造了陸相生油理論,相繼發現了大慶、勝利等一大批油氣田。而在海相地層中尋找大油氣田,雖然一直沒有大的成果,中國石油工作者卻在執著探索。
由于四川盆地利于產油的地理結構,科學家的眼光集中在這里。20世紀70年代中期,我國曾實施了一項引起全國震動的“川氣出川”工程。計劃經過5年努力,在四川盆地組織大規模油氣會戰,實現四川省年產天然氣300億立方米,然后鋪設長達2940公里的管道,使天然氣沿長江而下,穿巴蜀,過鄂中,經江蘇,直抵上海,以期望中國的能源結構能發生巨大變化,帶動中國經濟的發展。然而到了1980年,這項工程因為勘探沒有大的發現、后繼開發生產能力不足而偃旗息鼓。
中國是能源需求大國,根據國際能源署公布的數據,隨著經濟發展,2010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達107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2.73%。根據“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中國的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將達到8.3%,這一比例相當于每年消費天然氣2600億立方米。據《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09)》預計,到2015年及2020年,中國天然氣供需缺口將達30%至40%。預計至2030年,中國的天然氣消費量將占全球消費總量的7%。屆時,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國。
國家急需天然氣能源,國人期盼著“川氣出川”?! ?br />
2003年,中國石化南方海相勘探終于獲得重大突破,普光氣田被發現。
普光氣田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大規模海相整裝高含硫氣田,截至目前已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4122億立方米,根據我國石油天然氣行業氣藏分類標準,屬于特大氣藏。有了這個大氣田,天然氣就可以“出川”,能送到沿線六省二市70多個城市,為那里的兩億多人提供綠色清潔能源,從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br />
為有效開發利用高含硫天然氣資源,國務院將“川氣東送”工程列為“十一五”國家重大工程,將普光氣田作為工程的主供氣源。
可靠:“險情”驗證了安全
發現普光氣田,為“川氣出川”提供了資源基礎。然而,只有將勘探的資源轉化成現實的產能,“川氣東送”才能真正實現。
從人類科學探索的角度看,入地甚至比上天還難。普光氣田屬超深、高含硫、高壓、復雜山地氣田,對其開發是公認的“世界級難題”。難在超深,氣藏中部埋深5600米,平均鉆深5974米;根據國家標準,屬于超深氣藏。氣田地下情況復雜,地層可鉆性差,鉆井施工風險大,最長鉆井周期為3年。難在高壓,氣藏平均壓力為55.8兆帕;難在高酸,海相儲層硫化氫含量高達15%,二氧化碳含量高達8%,集劇毒與強腐蝕性于一體,尤其令人“談氣色變”的是海相地層中高含硫化氫。1000ppm(百萬分比濃度)硫化氫會令人迅速窒息死亡,而普光氣田硫化氫平均含量達15萬ppm。開發這樣的高含硫氣田,無異于闖“龍潭虎穴”,安全風險極高。
普光氣田地處四川東北部宣漢縣普光鎮,人口密集,地形復雜。必須萬無一失!普光氣田的開發者們,自主創新出特大型高含硫氣田安全控制技術,管控“零缺陷、零容忍”,建立了四道“門閂”,形成了“技術設計無缺失、監測控制無缺位、培訓演練無缺員、應急救援無缺憾”的安全控制鏈,對氣田開發生產實行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安全監控管理,實現了鉆井“噴不出”、作業“堵得住”、生產“不泄露”、監測“測得準”、關斷“關得嚴”、救援“反應快”。普光氣田開發建設的幾年間,鉆井施工、投產作業零事故;天然氣集輸站場、管道、凈化廠泄漏監測準確率100%。
為了提高風險防范能力,普光氣田逐步完善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預案體系,摸索出“高含硫天然氣泄漏復雜山地擴散數值模型”,劃定了危險區域,共設置9個基站、387個廣播點,預警范圍覆蓋了氣田周邊8個鄉鎮的8萬余人口。氣田還與附近村莊,建立了三級企地應急疏散聯動機制,在川東北建立了應急救援中心,擁有消防坦克、強風車等國內一流的先進裝備63臺,具備氣防、消防、醫療救護、環境監測、泥漿配送五大應急救援功能。
一次,強烈的雷電導致供電線路閃停,凈化廠運行的部分設備失去了動力,就在這一意外情況出現的瞬間,氣田的四級關斷系統緊急啟動,第一時間切斷高含硫天然氣來源,避免了事態蔓延。這次“險情”,真實驗證了安全體系的可靠性。
精確:給氣層做3D打印模型
普光氣田開發投資巨大。在這里,打一口井要花費2—3億元,是常規氣藏開發的幾倍甚至幾十倍。要獲得高效益,還要保安全,只有走“少打井、打高產井”的路子。而要打出高產井,對地下氣藏的分布情況必須摸得準、認得清。開發者們首創的“礁灘相儲層開發精細描述技術”,可以像醫院里給人透視的CT機一樣,理清地下氣層的經脈血管,制作出的地下儲層精細的三維地質模型,能像最新型的3D打印機打出的3D模型一樣精確、生動。有了三維地質模型的指引,普光氣田40口開發井,均鉆遇優質氣層,成功率100%。
普光氣田2008年投產以來,不僅為沿線六省二市70多個城市提供了優質清潔能源,促進了這些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也使我國硫磺產量翻番,減少了進口,還為氣田所在地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氣田周邊建成了新農村示范區,在達州市建成了天然氣化工園區,提高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為了開發普光氣田,在沒有可供借鑒的相關經驗及技術標準的情況下,項目第一完成人、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曹耀峰帶領來自大型國企、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共2858人的研發團隊,攻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石油人努力探索的高含硫氣田安全高效開發難題,國際上首次成功開發了特大型超深復雜山地高含硫氣田,自主設計建成了世界第二大高含硫天然氣凈化廠,形成了“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氣田安全高效開發技術”成果,并在普光氣田實現了工業化應用。
普光氣田項目跨越多個領域,涉及多個學科。該項目創新形成的五項核心技術,其中三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兩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世界上前三大高含硫氣田主要技術指標相比,普光氣田開發井成功率、腐蝕速率、天然氣凈化率、硫磺回收率4項主要技術指標處于領先水平。
普光氣田項目不僅成就了惠及2億多群眾的川氣東送工程,而且為“喚醒”國內更多的高含硫天然氣儲量,開辟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徑,這就是:以企業為主體,整合國內外科研資源,集眾家之所長,走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路。
而這一項目本身,無疑樹立起一座巍峨的豐碑,那就是:我國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氣田開發的首創,世界高含硫氣田開發經典范例中的“中國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