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23日。長江入???。一天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剛剛閉幕。此刻,轟鳴的打樁機已經打破冬日的蕭瑟,為這塊沉寂多年的土地注入青春活力。就在這里,中國第一個現代化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寶鋼,破土動工。
“寶鋼的誕生本身就是改革創新的產物,寶鋼的發展更證明了改革創新的力量。”王康健是寶鋼首批建設者之一、眾多“工人發明家”中的一員。1979年,23歲的王康健從上海冶金高等??茖W校畢業,進入寶鋼。這一干就是35年。
學習,創新。在王康健的記憶中,貫穿寶鋼成長史的是這幾個大字,這也是烙印在“寶鋼人”身上的精神圖騰。
學習是寶鋼人的底色
怎樣才是“寶鋼人”?三十多年的詮釋,“寶鋼人”早已成為一個群體的代表、一個時代的標簽。這張響當當的名片里,學習,無疑是最鮮亮的底色。
從先進技術到先進管理,寶鋼在高起點引進的基礎上,堅持走出了一條吸收、消化、創新的新路。從國外買裝備和技術,自主管理、自主生產、自主研發,寶鋼做出的是地地道道的民族品牌。
今年8月,王康健和同事們工作之余時常談論起一部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追劇”的寶鋼人,對其中的寶鋼情節無不自豪。
1984年2月15日,視察正在建設中的寶鋼并聽取匯報后,鄧小平為寶鋼題詞:“掌握新技術,要善于學習,更要善于創新。”
短短16個字,言簡意賅。那個時候,寶鋼剛剛經歷了上馬、下馬、再上馬的艱難波折。王康健清楚地記得,這句話激起了持續而熱烈的討論——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一個現代化的企業怎么發展?一個全套引進的現代化鋼廠,能不能建成、建好,并且管好?16字既出,方向已明。
“那時候,走進寶鋼的工地、廠房,到處都能看到日夜拼搏的景象,每個人都鉚著一股勁:建一流工廠,先得讓自己成為一流的人。有了一流的隊伍,掌握了一流的操作技術,才能用一流裝備生產出一流產品。”王康健說,不管是靠自己學,還是向老外學,學習,成了寶鋼人的頭等大事。
勤學,還得善學。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創新。令王康健感慨的是,寶鋼始終把人的工作放在第一位,重視職工培訓,重視隊伍建設,鼓勵每個職工不斷學習提高,激發潛能。在寶鋼,每個人都能找到空間和平臺。王康健,從普通的技術工人到擁有百余項專利發明的技能專家,從出國培訓一點點學到在崗位上一步步解決問題。他說:“我們就像是一株株小苗,有幸在寶鋼得到充分的滋養,獲得了超常的成長。”
與生俱來的創新基因
在寶鋼,像王康健這樣的“工人發明家”還有很多。寶鋼每天產生專利6件以上,60%由一線職工創造……這些數字令寶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徐樂江底氣十足:企業是創新的主體,職工是創新的靈魂。
寶鋼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王利說,他最幸運的事是進入寶鋼,和寶鋼汽車板產品一起成長。“寶鋼是全國人民的寶鋼,通過技術創新縮短中國鋼鐵工業與世界鋼鐵業的差距,是寶鋼肩負的使命。”王利是寶鋼汽車板研發的領軍人物,由他作為主要參與者的寶鋼高等級汽車板研發項目,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殊榮。如今,全國馬路上行駛的國產車,每兩輛中就有一輛是用寶鋼板生產的。
“掌握新技術,要善于學習,更要善于創新。”在王利看來,寶鋼應創新而生,以創新而興,鄧小平的題詞,讓寶鋼與生俱來的創新基因得以凸顯、放大。
從20世紀90年代車用鋼板國產化替代開始起步,經過20多年的發展,寶鋼研發生產的汽車板品種和規格最全,還有實現全球首發的新一代超高強鋼,一系列過硬產品把對手甩在身后。而由賣產品轉為賣服務的“互聯網思維”,更是讓寶鋼領先一步抓住了客戶的需求。王利說,未來,寶鋼要實現從制造到服務的轉型發展,還有許多全新的工作要做。
一種情懷 一種信仰
和寶鋼人交談,無論是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還是功成名就的創業元老;無論是工人,還是管理人員,都能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危機感。
“今天的保持意味著明天的退步。”王康健說。
“中國汽車工業還將繼續發展,我們要時刻做好準備。”王利說。
在王康健看來,寶鋼之所以能在艱難中立于不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寶鋼人”的這股精氣神。并且,寶鋼一直有意識地倡導、建設、營造一種文化,讓這股精氣神得以傳承、延續。“寶鋼人”梳理《寶鋼文化經典故事》《寶鋼人的愛》,回顧每一位寶鋼人書寫的人生精彩與感動。
有人說,寶鋼人有一種樸素的情懷。他們把企業當家,和企業共同成長。有人說,寶鋼人有一種赤誠的熱愛。他們的鋼鐵夢,投射到中國夢,讓國家與個人的夢想變得越來越清晰。
“對一個企業來說,戰略會調整優化,產品會升級換代,技術會創新發展,而文化則是精神追求的積淀,是永恒的存在。它是出發點,也是企業的最終走向。我們在二次創業的進程中,需要有一種力量來連接過去、直面當下、挑戰未來。”徐樂江說,一個企業不能沒有精神,寶鋼有著這樣一種文化自覺。
(本文章摘自9月29日《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