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視界
胡濟美 | 淺談發達國家和地區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和我國可借鑒的經驗
| |||||
| |||||
摘要:食品安全事關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健康的大局。綜觀發達國家或地區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可以總結出:食品安全是各國發展中不可回避的問題;食品安全立法須與時俱進;應建立強而有力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食品安全耗資巨大,需要保證資金投入;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及網絡技術;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及網絡技術。我國完全可以通過借鑒國際經驗,立足國情并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建立起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 食品是人類生存的基本保證,我國約有14億人口,既是食品生產大國,也是食品消費大國,食品安全事關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健康的大局。我國食品安全事件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多發,至90年代末特別是本世紀以來進入集中爆發期。據不完全統計,僅2004~2012年,累計曝光食品質量安全事件達2490起,幾乎每1.5天就曝光一起。食品安全已成為黨和國家以及全社會共同關心的重大政治民生問題。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正從集中爆發期進入全面治理期。各地區、各部門認真按照黨中央提出的“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即四個最嚴)”所要求,持續加大工作力度,修訂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努力構建從農田到餐桌、從生產到消費全鏈條的無縫鏈接監管體系;全面完成近5000項食品標準清理工作,制定公布68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加大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經費保障力度。2015年,食品抽檢合格率達96.8%,同比增長2.1%,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向好,人們的飲食安全基本得到保障。但是,食品安全風險隱患依然存在,監管能力依然不足,保障食品安全是場持久戰。 從世界范圍看,食品安全具有普遍性和規律性。從近現代發達國家和地區食品安全演變的歷程不難發現,食品安全問題從集中爆發到完善的治理體系建立和食品安全穩定控制,大致需要經過50~90年時間,其經驗值得借鑒。 1、美國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 美國食品堪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究其原因是長期以來建立起嚴密的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監管體系。其對食品安全進行全面預防和控制,并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從1890年起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推動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向“預防型”轉變,奠定監管基礎。②實施品種監管,農業部(USDA)負責肉類、家禽和蛋制品等安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負責非酒精類飲料、葡萄酒等安全;環境保護署(EPA)負責監管農藥和飲用水;同時建立了聯邦政府和州、地方政府聯合監管制度,權責分明。③注重風險評估、風險監控和評價等風險管理,并針對高風險食品開展基礎研究,尋找有關污染物的來源、最佳預防措施等,實現從源頭上預防食品安全問題。④定期檢查工廠,加強產品抽樣檢測等,實行全程監管,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及時干預。⑤建立食品追溯系統,實行快速召回制度。⑥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和風險監測、評估等財政投入。⑦嚴格追究食品安全事故刑事責任。 2、歐盟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 歐盟的農業、食品和飲料行業在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歐盟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局,確定了由歐盟理事會、歐盟議會和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共同監管的體制,采取措施如下:①建立包括《歐盟EC178/2002食品安全法令》、《食品衛生條例》等在內的食品安全法律網絡體系,為保障食品安全奠定基礎。②實施由植物健康常務委員會、獸醫常務委員會等若干專業委員會構成的食品安全橫向管理體系和歐盟委員會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及其分布在各成員國的分支機構構成的縱向管理體系。③嚴格實行“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控制度。④實行快速預警系統。⑤執行橫向和縱向食品標簽制度,橫向標簽包括食品通用的標簽內容,縱向標簽包括食品的衛生和鑒定標識等內容,標簽制度確保追溯體制的運行。⑥嚴格管理食品進口,進口食品的衛生條件應不低于歐盟內部市場上產品的衛生條件。⑦加大食品安全懲罰力度。 3、日本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 ①健全法律體系,完善標準。到目前為止,日本已實現以《食品衛生法》和《食品安全基本法》為基礎,《農業取締法》等相配套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②建立嚴格的食品安全分段監管體制,如厚生勞動省主要負責加工和流通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農林水產省負責其他食品及進口食品的安全監管。③建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體系,根據風險分析制定食品安全監管策略,風險評估為風險管理提供政策建議。通過風險評估、風險管理與風險情況交流,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安全風險。④推廣實施良好農業規范(GA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HACCP)。⑤全面推行食品身份證制度,建立可追溯系統。⑥對進口農產品實施《食品殘留農業化學品肯定列表制度》,涉及734種農業化學品和51392個限量標準。⑦加大食品營養及安全教育,提高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水平,使劣質食品失去市場。 4、可資借鑒的經驗 綜觀發達國家或地區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可以總結得如下經驗: ①食品安全是各國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和發展,大致經過醞釀偶發、集中爆發和全面治理三個階段。一般而言,食品安全問題醞釀偶發于工業化初期,集中爆發于工業化中后期,而后進入政府強力干預的全面治理期。美國、德國、日本等工業化起步較早的國家基本都經歷了相似的過程。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更不可能一勞永逸。即使在美國、日本等食品監管體系完善的國家,仍會有食品安全事件發生。 ②食品安全立法須與時俱進:食品安全監管必須常抓不懈,不能有絲毫的疏忽,只要食品安全形勢發生變化,就應與時俱進地完善法律法規,立法要有前瞻性,汲取最先進的監管理念。 ③建立強而有力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美國對食品安全采取多頭監管體制,歐盟實施縱橫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日本實施食品安全分段監管體制,均取得不錯成效。由此可見,采用集中監管還是多頭監管并不是導致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不力的主要原因。在經歷大部制改革后,應進一步明確、細化各監管部門職責和權限,避免出現監管交叉與監管空白的現象,進一步強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監管工作中的領導角色,并在行政資源配置與執法權力劃分方面向其大量集中,形成并完善一種主從搭配的協作監管格局,提高監管效能。 ④食品安全耗資巨大,需要保證資金投入:食品安全關乎人民群眾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必須把食品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成功經驗體現出食品安全監管是一項耗資巨大的工作。保障食品安全必須做到資金先行,我國應在國家財力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加大食品安全資金投入。 ⑤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及網絡技術:充分利用現代科學開展風險評估、監測、檢驗檢測技術、標準研究等;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實現信息共享。 ⑥食品安全保障人人有責:食品生產經營者要嚴格自律并落實其主體責任制;要充分依靠消費者,開展食品安全相關知識培訓和教育,提升認知能力,關注并參與食品安全監督和管理;需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發布機制,建立風險交流平臺,鼓勵監管部門、生產經營者、專家學者和消費者定期交流,努力構建食品共治格局。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從醞釀、爆發到全面治理是一個客觀的歷史過程,雖難以逾越,但我國可以通過借鑒國際經驗,立足國情并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堅持依法治理、預防為主、標本兼治。未來,可在建立完善嚴密的法律體系、強化落實嚴格的主體責任、加快構建高效的監管體制、加強可靠的監管能力、落實全面的社會共治格局等方面精準發力,建立起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 注:本文轉載自《食品安全導刊》。胡濟美.淺談發達國家和地區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和我國可借鑒的經驗[J].食品安全導刊,2016(34):66-67. | |||||
相關鏈接
- 農村經濟與地區業務部2019年業...2019-05-23
- 農村經濟與地區業務部2019年業...2019-05-16
- 農村經濟與地區業務部2019年業...2019-04-17
- 農村經濟與地區業務部2019年業...2019-03-27
- 農村經濟與地區業務部2019年業...201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