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建議
楊上明 | “十四五”油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構想
| |||||
| |||||
導 讀 當前,全球石油市場不確定性加劇。我國應加大勘探力度,夯實資源基礎;降低開發成本;提升難動用儲量開發技術;積極推動國際化,進一步完善“十四五”我國油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 ●“十三五”油氣勘探開發取得成就 ●油氣上游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 ●“十四五”油氣上游總體發展思路 當前,國際疫情蔓延、地緣政治格局日趨復雜、油價大幅震蕩、全球經濟衰退、逆全球化進程凸顯的多重因素疊加,全球石油市場不確定性加劇。我國宜加大勘探力度,夯實資源基礎;合理開發進程,降低開發成本;激發活力,提高難動用儲量開發技術;化危為機,積極推動國際化,進一步完善“十四五”我國油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 “十三五”油氣勘探開發取得成就 (一)油氣資源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十三五”期間,我國油氣儲量實現持續增長。三大石油公司實現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2.33億噸,完成規劃目標的114%;新增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4.7萬億立方米,完成規劃目標的173%。(僅包含三大石油公司數據,未包含延長石油集團數據)。 (二)油氣產業結構趨于合理,供應更加多元。產量接替效果逐步顯現。2019年我國天然氣產量1761億立方米,原油產量1.91億噸,天然氣占油氣產量比例為41%,作為清潔能源的天然氣占比持續上升。同時,致密氣和頁巖氣產量均創歷史新高,分別達到400億立方米和150億立方米,非常規天然氣在天然氣總產量中占比超過三分之一。頁巖油實現突破,在新疆吉木薩爾設立我國首個國家級頁巖油示范區。 (三)勘探開發技術水平持續提升。一是逐步形成了適應各區勘探開發技術體系,針對多層砂巖油藏、復雜斷塊油藏、低滲透油藏、礫巖油藏、稠油油藏、特殊巖性油藏等形成了配套技術系列和特色技術。二是形成頁巖氣高效開發產業化模式,推廣叢式“井工廠”鉆井,形成地面建設標準化流程,減少占地面積,降低開發投資,提高綜合效益。針對日益復雜的勘探開發對象,著力打造高精度地震勘探技術、高效安全鉆完井技術、儲層壓裂改造增產技術,努力提升應對復雜地質目標的技術保障能力,為勘探開發提供技術保障。 (四)管網日趨合理與完善。管網公平開放、互供互保能力提升。天然氣領域正逐步實現管道與LNG接收站、儲氣庫互聯,進口氣與國產氣互通,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覆蓋全國、調運靈活、安全高效的天然氣管網系統。 (五)技術裝備水平持續提高。我國在石油勘探開發技術、自動控制與信息化技術、新型環保與節能技術等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及裝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持續推進關鍵裝備、尖端工具、高端助劑、頂級軟件等“卡脖子”軟硬件技術提升,旋轉地質導向第一代樣機已在現場試驗獲得成功。 油氣上游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 (一)新冠疫情及油價低迷將嚴重沖擊上游勘探開發板塊。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多國政府實施宵禁措施,不僅大幅削減了交通運輸方面的能源需求,也使許多行業陷入了停滯狀態,導致前所未有的石油需求迅速下降。而美國頁巖油增產、俄羅斯等非OPEC國家產量提升,沙特等OPEC國家啟動價格戰等因素,全球供需失衡加劇。我們預計近幾年國際油價仍將維持低位運行。我國東部高含水、稠(重)油、中西部低滲透以及非常規油氣田是我國油氣增儲上產的重要支柱,開發成本絕大多數超過60美元/桶,國際油價長期低迷將對上游勘探開發板塊帶來巨大沖擊,面臨大規模虧損。 (二)國際地緣政治加劇油氣供應安全風險。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經濟發展和安全既受制于國際供需格局,也深刻影響國際供需格局。2019年,我國原油消費量達到6.9億噸,占全球的14.5%,對外依存度約72%,是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由于油價低迷,上游勘探開發投入減少,國產石油重上2億噸的戰略目標短期內實現難度增加,原油對外依存度將繼續攀升。在當前國際地緣政治日趨復雜的情況下,我國石油安全穩定供應面臨新的風險。 (三)產供儲銷體系急需理順。一是天然氣供應價格急需理順。2019年天然氣表觀消費量3030億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氣消費量的8.3%,其中45%依靠進口,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天然氣進口國。我與卡塔爾、澳大利亞等簽署的長協照付不議LNG到岸價格約為9.5美元/百萬英熱,與LNG現貨和終端市場價格倒掛拉大,供應價格急需理順。 二是儲氣調峰能力不足。截至2018年底,我國上游供氣企業地下儲氣庫工作氣量為88.7億立方米,占當年天然氣消費量的3%,遠低于12%的國際平均水平;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罐容為53.3億立方米,占消費量的2%,遠低于日韓15%的水平。城市燃氣企業和地方政府均不具備國家要求的銷售氣量5%和3天的儲氣能力。為推動建設多元儲備體系,國家先后出臺多個文件,明確要求2020年供氣企業形成不低于其年合同銷售量10%的儲氣能力、城鎮燃氣企業不低于其年合同量5%的儲氣能力、各地區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區域3天日均消費量的儲氣能力。 但由于儲氣設施投資大,缺乏回收機制,與文件要求相比,地方和企業建設進度明顯滯后,城鎮燃氣企業及地方政府天然氣儲氣能力無法按期實現建設目標,以三大國有石油公司為代表的供氣企業預計2023年方能達到國家要求。 “十四五”油氣上游總體發展思路 總體來看,我國油氣上游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在當前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經濟衰退、油價大幅震蕩三重因素疊加背景下,我亟需緊抓未來 2-3 年全球產業鏈重構的戰略窗口期,內練基本功,全面激發企業活力,重點強化以利潤為核心的效益導向,確保企業實現穩增長目標,把疫情和油價影響控制到最低限度;外重多元合作,在全球視野化解產業發展不利因素、轉危為機,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堅定不移地完善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提升核心競爭能力與應對風險能力。 (一)堅持“增儲”基本方針。繼續保障風險勘探投入,提高探明儲量,夯實儲量基礎。重點針對古老碳酸鹽巖、深層超深層、頁巖油和新區新領域加強勘探力度,形成一批隨時可動用儲量,為保障穩定國內產量,國家能源安全提供堅實的資源基礎。 針對潛力資源,加快產業化進度。頁巖油氣非常規油氣資源是我國石油穩定發展重要接替,通過建立國家級示范區等方式,推動規模增儲,高效開發,盡快形成一批低成本運營產量接替區。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是世界上尚未開發已知的最大化石能源,將成為石油、天然氣之后戰略接替能源,處于商業試采階段,近期取得重大進展,將可燃冰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加大科技攻關力度,盡快形成一套經濟可行的商業開發模式。 (二)抓住低油價窗口,提高儲備規模。利用現有設施,盡可能加大石油儲備量。通過低息、免息貸款方式,為企業進口低價原油提供財務支持;協調中遠、中海運、中船等企業,加強企業間合作,租用浮倉、油船等已有設施,提高倉儲能力。 支持企業商業儲備能力建設。通過中央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加快油氣商業儲備設施建設,提高企業對油價抗風險能力。 推動國家石油儲備體制機制改革。盤活國家石油儲備資產,建立油品輪換機制,發揮調解作用,服務中央企業。 (三)發揮科技創新推動作用,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一是加快開發頁巖油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低成本開發技術,加大理論創新和自主研發力度,聚焦產業發展瓶頸,加快開展深海油氣鉆井、油氣田隨鉆測井與旋轉導向系統等,在關鍵領域與核心材料方面實現自主研發、自主創新,降低上游資源勘探開發成本。 二是重點布局戰略新興產業技術攻關,加快推動可燃冰商業開發、氫能加注及氫燃料電池、石墨烯應用等技術研發力度。 當前油氣化工企業走出去應堅持全球視野、底線思維,推動我國企業審時度勢、化危為機、穩步有序走出去。 (四)統籌推動完善油氣化工合作四大區域布局。當前,“一帶一路”建設正從謀篇布局階段轉向“工筆畫”階段,需要更好發揮基礎性產業的支撐引領作用,其中油氣化工大有可為??梢浴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為重點,推動四大區域合作布局:一是以周邊俄羅斯、中亞重點,加強上游合作,形成穩定的資源供應基地。二是應以西非、南美為重點,投資并購優良上游資產,形成能源儲備基地。 (五)深化油氣企業改革。深化油田技術服務企業改革,實現主輔分離。油田技術服務保護主義、市場化程度低是上游開發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以低油價為契機,打破壟斷,進一步放開油田服務市場,降低油氣開發成本;加大企業整合力度,壓減法人戶數,提升油田技術服務行業的服務能力與技術水平;采用混合所有制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實現油田技術服務專業化、市場化,提升油田服務企業的經濟效益與運營效率。(紙質版見《中國投資》9月號) | |||||
相關鏈接
- 景峰 | 國家公園政策“路線圖”2020-09-17
- 何平 | 大美三江源 生態修復恢...2020-09-17
- 陳琦 趙永輝 謝明華 | 充分利...2020-09-16
- 彭樹恒 王曉學 尤伯軍 吳夢宸|...2020-09-11
- 陳程 等 | 我國醫療廢物處置現...20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