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視界
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 | 申海燕:深入學習習近平科技創新重要論述 加快推進新時代科技創新工作?
| |||||
| |||||
深入學習習近平科技創新重要論述 加快推進新時代科技創新工作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申海燕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論斷、新要求,形成了內容豐富、體系完整的習近平科技創新理論體系。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科技創新領域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推動我國科技事業不斷前進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一、習近平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時代背景 習近平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提出有其鮮明的時代背景,是適應發展形勢、發展階段、發展模式、發展格局的深刻調整,著眼奮進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新征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全面部署和全局謀劃。 一是百年大變局的應對期。當今世界,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世紀疫情全球蔓延,逆全球化思潮抬頭,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民粹主義思潮暗流涌動,主要經濟體發展減速,發展不確定性增加,國際力量對比加快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大國崛起產生歷史性交匯,科技創新作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已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戰場。在這場歷史性大考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必須主動識變應變求變,通過強化科技創新,形成對國家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以及國際競爭力的有力支撐。 二是邁向新時代的起步期。當前,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在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都離不開科技強國的建設,都需要依靠以創新驅動為根本動力的內涵型增長。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創新這個第一動力。 三是主要矛盾的破題期。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矛盾的解決依賴于科技的力量。社會發展面臨人口老齡化、消除貧困、抗擊疫情、保障人民健康等多方面挑戰,需要依靠創新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面臨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減排降碳等問題,需要依靠創新建設美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資源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種業安全、網絡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領域風險進一步累積,需要依靠科技力量維護和保障國家安全。 四是創新能力的提升期。當前,我國科技創新正處于從量變到質變、從跟跑向領跑、從大國重器集成向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轉型發展期。同時也應看到,我國創新能力還不適應建設現代化強國的要求,面臨著基礎研究能力薄弱、產業共性技術缺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重大前沿技術跟蹤不夠、重大工程難題亟待突破、應用體系建設滯后等問題;從發展格局來看,也存在著全局與局部、整體與個體、研發與應用等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因此,亟需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推動創新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發展,這也是科技創新發展的一般規律和內在要求。 五是創新模式的轉型期。縱觀創新發展的演變歷程,我國在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和集成創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最關鍵的原始創新環節卻是最大短板。實際上,僅靠引進消化吸收、集成創新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技術來源問題,難以形成自主創新的原始動力,進而轉化為科技競爭力、國家競爭力。而且,一味奉行拿來主義,也容易被鎖定在國際分工體系低端,發展處處受制于人。只有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打造更高水平、更有韌性、更加完整的創新鏈,才能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先機。 二、習近平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 習近平科技創新重要論述深刻把握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胸懷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觀大勢、謀全局、抓根本,從科技創新戰略定位、發展方向、主要目標、道路模式、依托主體等方面,系統論述了當代中國科技創新的科學內涵,作出了系統性的制度安排。 (一)現代化建設全局核心的地位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中興事件發生以來,黨中央對科技創新重視程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極其重要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推動社會變革的革命性力量,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又明確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些論述首次把科技創新擺在事關國家發展前途命運、事關中華民族崛起、事關人類歷史進程的高度,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中賦予了科技創新重要的歷史坐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堅持四個面向的方向論 論科技為誰服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堅持“四個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新時代推進科技事業發展的價值導向。“四個面向”集科技、經濟、國家與人民于一體,體現了科技為國家戰略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為民生福祉服務的根本取向。具體來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把握順應世界科技發展方向,是科技創新的基本要求;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要求科技要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要求科技要以滿足國家亟需,服務國家戰略為己任,加快補齊短板,鍛造長板,研發殺手锏,加強原創性、引領性技術攻關,形成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體現了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以及讓科技為人類造福,讓發展成果為人民共享的創新宗旨。 (三)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論 當前,我國已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在這一背景下,黨中央提出了三步走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標,即在2020年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基礎上,到203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同時,科技強國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萍紡妵ㄔO戰略目標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戰略目標,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50年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適應,形成戰略性支撐。 (四)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道路論 科技如何引領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加快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這意味著我國從引進到自主、從外源到內生,創新模式需要發生根本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關鍵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要不來的、討不來的。當前,新冠疫情蔓延、中美戰略競爭、俄烏沖突以及地緣經濟裂變等深刻影響發展格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快重構,脆弱性持續提高。近年來,美國將我視為“體系性競爭者”“制度性競爭者”,在影響未來經濟、軍事、科技發展及國家安全的領域,加緊對我實施技術封鎖與科技脫鉤。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亟需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在關鍵領域實現自主可控,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五)強化企業創新作用的主體論 企業是需求的提出者、技術的供給者、成果的應用者,以及產業化的推動者??萍紕撔路战洕鐣l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目的,必須通過作為市場經濟主體企業的科技創新及生產經營活動才能實現。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這些重要論述對于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創新系統整體效能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六)人才第一資源的關鍵論 習近平總書記把人才作為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先決條件與根本支撐。多次指出,千秋基業,人才為本;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進一步指出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創新之道,唯在得人;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勢;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要抓住創新人才特別是“關鍵少數”這個牛鼻子,加快培養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提出,人才是第一資源,要加快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當前,人才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資源的作用愈加突出,培養創新型人才已成為事關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的大計。 (七)融通創新聯合轉化的協同論 創新是科技成果從無到有產生再到產業化的過程,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不同創新主體共同參與的活動,需要多方協同,整合資源,暢通鏈條,形成合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優化和強化技術創新體系頂層設計,明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創新主體在創新鏈不同環節的功能定位;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要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國家實驗室要多出戰略性、關鍵性重大科技成果;國家科研機構要加快建設原始創新策源地,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科技領軍企業要開展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科技資源共享服務。這些論斷將有效引導創新主體有重點、差別化、專業化開展創新活動,加快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此外,面對我國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提出要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快科技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這對于加快推動我國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鏈與產業鏈協同布局、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體系建設緊密結合,技術創新、技術擴散與技術進步協調聯動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旨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更好地發揮政府對創新資源的統籌、協調、優化作用,推動政府和市場形成創新合力。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充分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衛星導航、量子信息、大飛機制造等領域取得重大成果,與我國發揮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開展科技攻關密不可分。 (九)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的協同論 科學技術是人類的創造活動,而如何激發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離不開環境、制度、政策的配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要協同發揮作用,兩個輪子一起轉;推進自主創新,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科技體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闖難關,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要以推動科技創新為核心,引領科技體制及其相關體制深刻變革。此外,還逐步從項目決策體制、科研投入體制、組織管理體制、成果評價體制、成果轉化服務體制等方面確立起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主體架構,推動科技體制發生系統性變革。 (十)符合科研規律的多元評價論 科研評價是科技創新的基石,也是科技體制改革的難點所在。針對科技成果評什么、誰來評、怎么評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正確評價科技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項目評價要建立健全符合科研活動規律的評價制度,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務導向型科技項目分類評價制度;人才評價要“破四唯”和“立新標”并舉,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這些論述為全面構建科技評價、項目評價、人才評價在內的科技評價體系,準確反映成果創新水平、轉化應用績效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貢獻,充分發揮科技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強化科技成果的高質量供給與轉化應用奠定了制度基礎。 三、習近平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鮮明特征 習近平科技創新重要論述體系完整、邏輯嚴謹、內涵深刻、支撐全面,具有邏輯的嚴密性、內在的貫通性和理論的系統性,體現了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歷史邏輯的有機統一,體現了當代中國對于科技創新的基本要求和時代特征。 (一)在繼承中不斷創新發展 黨的重大理論的形成過程,是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斷認識規律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建國以來,黨中央在領導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發展科技事業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發現把握規律,增強治理能力,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理論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創新發展規律、科技管理規律、人才成長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領導科技創新的本領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理論實現了新突破、新飛躍。習近平科技創新重要論述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著眼于解決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時代課題,系統闡明了怎樣堅持、推動和發展科技創新的重大命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最新理論成果。 (二)科學回答重大時代課題 理論思想的提出是為了解決重大的時代課題,時代課題是理論創新的驅動力。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時代課題。新中國成立后,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面對百廢待興、一窮二白的發展局面,集中力量發展重點領域的科學技術,支撐國家工業體系建設和國防體系建設,是當時的緊迫任務。為此,黨中央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號召,通過科學技術現代化帶動工業化建設;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健全、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科學技術已經廣泛滲透于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如何更加充分發揮科技的引領帶動作用?引進國外技術為我所用迅速實現產業化成為當務之急。為此,黨中央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做出了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并從高速增長轉為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無論是經濟內生發展的動力需要,還是外部形勢所迫的外在要求,自主創新自立自強,維護產業發展安全穩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重大的政治任務與時代課題。為此,黨中央審時度勢,與時俱進,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部署。因此,習近平科技創新重要論述是對黨領導科技事業發展歷程的經驗總結,是對我國不同時期科技創新理論的繼承與發展。 (三)堅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最根本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科技創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實現了整體性、格局性、歷史性的變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健全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體制,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深化對創新發展規律、科技管理規律、人才成長規律的認識,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礎,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蓖瑫r也指出,要“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萬眾一心為實現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而努力奮斗?!?/span> (四)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是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和初心使命,也是黨百年奮斗積累的寶貴經驗,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價值觀。同樣,科學技術的本質、宗旨與價值所在也是造福人類。因此,科技要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這樣才能在正確的方向上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學家座談會上提出了科技創新要堅持“四個面向”的重要論斷,在原來“三個面向”的基礎上,增加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闡明了我國科技事業發展要服務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形成了新時代引領科技事業發展的新指針。同時,在科技創新過程中,還強調要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善于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人民為中心的科技觀秉承了我們黨始終“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思想,是我們黨始終不忘初心、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生動體現。 (五)將系統觀念貫穿全過程 理論是思想觀點和基本原理的集合,是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有機體系??萍紕撔率巧婕岸嘁?、多主體、多環節、多部門的復雜系統工程。過去一段時間,我國科技政策體系存在著碎片化、割裂化的問題,宏觀層面缺乏總體設計與系統方案,導致創新效率低下、成果質量不高。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改革只在一個環節或幾個環節搞是不夠的,必須全面部署,并堅定不移推進;要在實踐載體、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環境營造上下功夫,在創新主體、創新基礎、創新資源、創新環境等方面持續用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這些重要論述將創新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作出了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匯聚各方創新力量,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深度融合的系統性安排。 (六)著力統籌好發展與安全 科技創新是統籌發展與安全的根本之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科技創新對我國來說,不僅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一方面,當前我國正邁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國家強,科技必須強。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就必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叭娼ㄔO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創新是一個決定性因素?!绷硪环矫?,目前我國科技創新領域中的短板弱項問題仍然突出,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形勢依然嚴峻,亟需依靠自主創新筑牢國家安全科技防線,確保在極限情況下也能立于不敗之地。 (七)加快實現自主自立自強 自主性是習近平科技創新重要論述致力于構建的最顯著特征,主要表現為以自力更生、自立自強為核心的內生科技發展模式。我國發展歷程表明,不僅關鍵核心技術買不來要不來討不來,就是能買到的要到的技術,如果不能很好地內化轉化擴散化,也難以為我所用,形成自有技術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只有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增強科技源頭供給能力,才能實現更有效率、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開辟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 (八)改革開放不停頓不止步 當前,科技的跨界融合趨勢不斷強化,各國創新鏈條深度耦合,科技合作不僅是連通國內外市場的重要紐帶,也成為重塑世界格局的主導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科研不能閉門造車,自主創新不是自我封閉;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要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越是面臨封鎖打壓,越不能搞自我封閉、自我隔絕,而是要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要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創新資源,全面提升我國在全球創新格局中的位勢,提高我國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響力和規則制定能力。這些論斷為我國匯聚全球科技人才、科技資源、科技成果,加快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奠定了理論基礎。 綜上,習近平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站在全球視野與時代發展的戰略高度,準確把握世界發展大勢,搶抓科技產業革命戰略機遇,有力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奮進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科學設計了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的戰略選擇,系統謀劃了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路徑,全面構建起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總體框架。當前,現代化強國建設藍圖已經繪就,科技強國建設目標就在前方,科教興國戰略正在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穩步推進。為此,要全面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深刻內涵,并以此為指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我國科技事業不斷攻堅克難走向勝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科技力量。 | |||||
相關鏈接
- 齊心協力再出發:中咨公司舉辦“生...2022-10-20
- 沈歡 | 加拿大專業咨詢機構在實...2022-10-17
- 張雪飛 伍迪|我國基礎設施投資企...2022-10-11
- 武博祎 | 關于實施產業基礎再造...2022-10-10
- 張李寧 | 關于發揮新型舉國體制...20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