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視界
杜貞利 | 內外聯動 創新引領 推動新時期境外經貿合作區高質量發展
| |||||
| |||||
內外聯動 創新引領 推動新時期境外經貿合作區高質量發展 杜貞利 20世紀90年代末期,中資企業為滿足自身發展需求,逐漸開始擴展海外業務。加入WTO后,我企業“走出去”步伐進一步加快,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各類園區。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帶動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以下簡稱“境外經貿合作區”或“合作區”)建設邁入新的快速發展階段,園區數量快速增長,建設規模逐步擴大,產業集聚效應逐漸顯現。截至2024年6月底,納入商務部統計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分布在全球46個國家,累計投資近800億美元,入區企業近7000家,上繳東道國稅費超133億美元,為當地創造超過55萬個就業崗位。境外經貿合作區已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實踐、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的有效載體、深化雙邊關系的亮麗“名片”。 合作區發展成就 一、服務全球:有力支撐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構建 多年來,境外經貿合作區逐步形成了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模式,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和平臺,積極助力“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新格局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構建。在產業鏈方面,合作區與我國國內的生產能力與需求緊密聯系,形成了一批生產加工與資源開發利用基地、科技研發平臺、商貿物流網絡節點,打造成為鏈接發達國家與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重要樞紐。在供應鏈方面,入區企業充分利用東道國資源優勢,進行產品加工和組裝,促進當地供應鏈快速發展,構建主導產業明確的供應鏈體系。 二、服務東道國:全面助力東道國經濟社會發展 全面對接東道國發展訴求,以產業銜接、產能互補、互利共贏為導向,深度融入東道國經濟社會發展,打造與東道國的“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一是帶動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努力實現我國與東道國在貿易、投資、產業、金融等領域的深度融合,積極推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進程發展,有效促進東道國稅收、就業和經濟增長。二是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搭建獨具特色的“軟環境”和“硬平臺”,為東道國培育基礎設施、綠色能源、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的發展新動能。三是主動融入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當地出資建設各類教育、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公益設施,為東道國減貧、提升民眾健康福祉作出積極的“中國貢獻”。 三、服務中國:積極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平臺 在世界經濟與發展格局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合作區充分發揮了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平臺的重要作用。一是以合作區建設有力支持了經濟全球化與普惠化發展,更加主動參與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構建,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積極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建設。二是依托RCEP生效助力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推動形成統一的生產基地和產品市場,打造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增長點,為區域貿易和投資增長創造機會,切實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三是強化與我國國內開發區、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等開發開放平臺的協調配合、雙向聯動,推動內外貿一體化協同發展,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秩序。 四、服務企業:有效推動中外企業集群式發展 境外經貿合作區為中外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大幅度降低企業對外投資的信息搜索和交易成本,有效提高投資效率,實現“抱團發展”,由分散式、“單打獨斗”轉變為集群式、規模化發展,將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勞務輸出、承包工程融為一體,呈現前后相接、相互聯系的“走出去”格局。 同時,引領撬動我國資本、勞動力、技術、標準輸出,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落地生根,并與其他國家的企業和勞動力形成良性互動與循環,推動入區企業招商引資與協同發展。 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宏觀發展形勢創造新機遇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全球發展和安全形勢錯綜復雜,但和平和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來,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正在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結合的新發展格局。新時期,境外經貿合作區作為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經貿合作平臺,面臨著更加多元的發展機遇。 二、共建“一帶一路”提出新要求 2023年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后,商務部表示支持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與東盟國家共建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深化與印尼、菲律賓“兩國雙園”合作,高質量建設邊(跨)境經濟合作區。2024年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加強綠色發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能源、稅收、金融、減災等領域的多邊合作平臺。立足新形勢,加強與共建國家的經貿合作,促進商品和要素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打造更高水平的開放型世界經濟,對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國際經貿現狀帶來新挑戰 在全球經濟下行加劇、國際經貿規則與供應鏈體系重構的形勢下,東道國面臨經濟疲軟、本幣貶值和匯率波動等經濟金融風險,境外中資企業成本增加、預期收益降低、資金匯出困難,海外資產保值增值風險加大。此外,受貿易保護主義及俄烏沖突等影響,境外經貿合作區面臨更多壁壘與限制。如由于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RSPO(棕櫚油可持續發展圓桌會議)、EUDR(歐盟零毀林法案)認證要求,部分農業合作區遭受歐美市場貿易管制。再如白俄羅斯規定入區企業須從白俄國內或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采購零部件,入區企業無法配套所需零部件,或者商品價格過高,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大幅增加。 四、高質量發展仍面臨新問題 一方面,合作區與國內產業鏈供應鏈聯動不足,勞動力密集、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的特征依然突出,整體處于全球價值鏈低端,且尚未與國內產業形成協同聯動、雙向支撐,特別是我新興優勢領域的鏈主企業很少在境外布局產業園區,使得境外園區未能充分發揮雙循環重要平臺與關鍵節點作用。另一方面,合作區多集中于最不發達或發展中國家,東道國經濟和財政實力薄弱,金融環境落后,融資渠道、融資工具十分有限,導致我國企業貸款成本高、周期短。同時,建區企業多為民營主體,在國內也面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且海外資產不能抵押盤活,無法或較難獲取國內貸款支持。 新時期持續推動合作區高質量發展建議 一、統籌謀劃合作區產業結構優化布局 一是重點在東南亞地區謀劃與國內市場和產業集群相銜接的區域跨境產業鏈,在中亞地區構建資源開發、冶金建材、機械裝備、新能源、農產品深加工等優勢互補的特色跨境產業鏈。 二是研究推動鋼鐵、原鋁冶煉等高能耗產業向資源獲取地轉移,謀劃電動汽車、新能源發電等具有先發優勢的新興產業全球化部署,支持高端裝備制造業就產業鏈關鍵領域開展國際合作。 三是依托我國海外研發中心,以中東歐、西歐、日韓等地區為重點,以推動關鍵技術突破為導向,加快升級發展一批跨境創新技術產業化平臺。 四是進一步擴大我在東南亞、中東歐、西亞北非等地區的商品展示和倉儲物流規模,大力發展跨境電商,鞏固提升我外貿供應鏈韌性。 二、加快推動國內外產業與區域聯動發展 創新中外產業與區域聯動發展模式,將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成為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節點,積極發揮合作區在促進對外開放新格局、推動中外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一是促進中外產業平衡布局與縱深發展,打造“中國總部+海外制造+全球市場”“海外科技+中國制造+全球市場”等模式的全球生產網絡和產業協同發展體系。 二是推動境外經貿合作區與國內開發區、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等開發開放平臺的雙向聯動,充分放大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平臺作用。 三是進一步總結推廣建設“兩國雙園”“多國多園”的相關經驗做法,探索“兩國雙園”的勞工國際合作的新模式,推進兩國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雙向投資,鼓勵“兩國雙園”國際金融開放與合作,以點帶面、連線成片帶動境外經貿合作區高質量發展。 三、積極踐行綠色可持續與高質量發展理念 堅持打造開放共享、規范有序、綠色廉潔的高質量境外經貿合作區,為新時期園區發展建設樹立標桿與典范。 一是積極踐行ESG發展理念,堅持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運營、綠色創新,打造綠色生態合作區、品牌合作區,建設綠色低碳合作區。 二是提高入區企業和項目環境準入標準,聚焦低污染、低能耗的示范項目,以及可再生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合作,推進合作區資源能源集約利用,加快推動產業綠色化。 三是建立高標準企業社會責任規范,將社會責任與企業戰略深度結合,促進與東道國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提升海外責任影響力。 四是提高全面治理水平,主動參與相關國際標準制定,從被動執行社會責任向自覺自主履行社會責任轉變。 四、全面引領產業轉型升級與科技研發突破 堅持全球視野謀劃推動科技創新,加快技術轉移和知識分享,助力發展中國家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和綠色轉型,完善全球科技治理,讓科技成果為更多人所及所享,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一方面,依托我國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和智能汽車、工業機器人、無人機和智能化機器設備、家用智能化設備等產品的技術優勢,引領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產業升級,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共贏。另一方面,積極推進“數字園區”“智慧園區”建設,高起點引導合作區發展建設,打造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合作區和產業集群,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積極促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構建跨國數字化產業鏈供應鏈。 五、探索推進投融資模式創新與金融政策支持 加快融資模式創新,實現融資渠道多元化,增強與當地和國際金融機構對接,積極爭取政府、金融機構、信用保險支持,探索更多國際融資渠道與資金來源。 一是鼓勵商業銀行、保險、信托等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有效降低融資成本,探索推動境外資產融資擔保。 二是引導和支持政策性銀行、保險公司和開發性金融機構設立園區發展基金,為合作區建設和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三是結合投資小、接地氣、速建快用、用即受益的“小而美”援助項目,充分發揮援助資金作用,與合作區發展建設形成合力。 四是有效銜接東道國地方發展的規劃和建設,爭取合作區在供水、供電、道路維護等基礎設施投入項目得到當地政府支持促進合作區建設發展。充分利用東道國政府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降低合作區建設和運營成本。 六、重點提升國際化管理與本土化經營能力 一是加快合作區投資項目的決策流程和管理體系建設,保證海外投資遵循科學、規范的決策流程,提升中資企業國際化投資的流程化和科學化水平。 二是加強企業人才培養,積極拓寬人才吸收渠道,提升建區企業的全球化思維、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的經營與管理水平。重視本地員工的培養,任用和使用當地人參與公司的經營和管理,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和風俗習慣,減少社會文化摩擦。 三是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維護良好的中資企業在地形象。加強合作區之間溝通合作,做好業務統籌、資源整合,規范國際化經營秩序。 四是鼓勵合作區建立國際合作聯盟,共建有序連接、高效暢通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探索開展多向集群招商、產業鏈互補招商,構建區域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平臺。 七、聚焦增強運營服務能力與風險防控水平 一是強化海外投資經營行為的合規管理,明確海外投資經營行為的紅線、底線,重視開展項目的合規論證和盡職調查,定期排查梳理海外投資經營業務的風險狀況。 二是牢固樹立風險防范意識,通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糾正的動態過程和機制,在拓展市場追求經營規模和穩妥推進嚴防風險失控之間找到平衡點。 三是認真履行東道國法律法規及國際通行規則,支持企業積極參與東道國、相關國際組織互動,進一步增強合作區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 四是建立健全安全風險防范機制,規避投資風險,加強海外利益保護和風險預警。 注:原文載自《國際工程與勞務》2024年第11期。文中圖片來源于中鐵建、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網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
相關鏈接
- 薛會 許相敏 顏俊 | 推進寧波...2024-12-18
- 徐佳成 | 我國抽水蓄能需求情勢...2024-12-11
- 青馬之聲 | 數智技術賦能咨詢行...2024-12-06
- 青馬之聲 | 新質生產力背景下培...2024-12-04
- 許少亮 郭楠 戴尚端 | 新時代...202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