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視界
新發展格局下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系統性分析
| |||||
| |||||
摘要: 在肯定了煤炭仍是我國主體能源的前提下,對新發展格局下煤炭行業如何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系統性分析。認為,煤炭行業唯有創新才能高質量發展,同時還要提高危機意識,關注其他能源的發展;在轉變發展方式方面,煤炭行業應進行4個轉變:燃料向原料轉變,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污染型向綠色環保型轉變,高危行業向安全型行業轉變。指出,煤炭行業需要重點關注發展戰略研究,關注工業布局與能源布局協同推進,關注碳約束條件下的能源結構調整,關注行業企業形象宣傳,關注企業文化建設,關注企業人才培養。 關鍵詞: 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創新意識;危機意識;發展戰略 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為我國中長期發展繪就了宏偉藍圖?!督ㄗh》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產業,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期間我國能源資源的配置要更加合理、利用效率要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要持續減少。全會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明確,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因此,煤炭行業必須樹立危機意識,依靠創新驅動,密切關注其他能源的發展,重視發展戰略研究,在國家新發展格局中實現煤炭行業的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一、煤炭仍是我國的主體能源 煤炭是我國的優勢能源資源。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煤炭工業做出巨大貢獻,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較快發展。截至目前,煤炭仍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壓艙石、穩定器。 煤炭占全國已發現化石能源資源總量的97%左右。全國煤炭產量已由1949年的3432萬t增加到2019年的38.5億t,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雖然近幾年逐年下降,但在2019年仍占比57.7%。進入21世紀,煤炭行業集中度大大提高,全國已建成大型煤炭基地14個,到2020年底,其煤炭產量將占全國總產量的95%。2019年12月16日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指出,要穩基礎、優產能,切實抓好煤炭兜底保障,深刻認識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和煤炭的基礎性保障作用,持續做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這篇大文章,不輕易轉移對煤炭的注意力,不輕言“去煤化”。 但煤炭行業在發展中也存在諸多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將在新發展格局中處于被動。 二、唯有創新才能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戰略之舉,也是新發展理念之首,發揮科技創新第一推動力作用對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只有不斷增強創新驅動力,煤炭行業才能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 過去,我國絕大多數煤礦為開采技術落后的小煤礦,那時很多煤礦還是打眼放炮、人工攉煤,井下支護采用的是木支護,之后隨著科技進步,先進設備得以推廣應用。至2019年,我國大型煤炭企業采煤機械化程度提升至98.1%。 依靠不斷的科技創新,我國煤炭行業目前已在煤機制造、千萬噸級智能化礦井建設等領域世界領先,已經成為全球煤炭工業科技進步的領跑者[1]。因此,科技進步已成為促進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例如,何滿潮院士團隊提出的“切頂短臂梁”理論,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以切頂卸壓自動成巷為核心理念的無煤柱自成巷N00工法開采體系,研發了成套裝備系統和配套技術工藝,實現了采煤成巷代替掘巷,可利用礦壓留巷消除安全隱患,取消煤柱留設避免資源浪費,平衡開采造成的生態損傷。N00工法實現了采留一體和裝備集約一體化管理,大大簡化了礦井系統,為降低成本和減少安全隱患提供了技術支撐。 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只有3個煤礦智能化工作面,2018年發展至80多個,2019年達到275個,2020年底預計達到377個以上。從全國來看,煤礦智能化建設已經從點上突破逐步邁向全面推進。 5G下井、機器人上崗、數字員工誕生……在國家 “新基建”戰略和八部委 《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引導下,以數字化、智能化平臺為核心的工業互聯網正在與煤礦加速融合。煤礦智能化、煤炭工業互聯網可以在更高層級、更大范圍為煤炭工業轉型升級和煤礦本質安全水平提升賦能[2]。 三、要提高危機意識,關注其他能源的發展 隨著煤炭資源越采越深、安全隱患越來越多、煤炭成本越來越高,煤炭行業必須樹立危機意識,持續推動技術創新,才能降本提效,提升行業企業競爭力。煤炭行業若繼續依靠傳統的產量增加和規模擴張來求發展,路只能越走越窄,甚至難以為繼。 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突破和成本的下降,非化石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替代作用將進一步增強。 首先,從風電發展來看,過去10年間,全球陸上風電度電成本降了25%左右;我國陸上風電平均成本下降了40%以上。2019年底,全國并網風電裝機已經達到2.1億kW,發電量占全國總發電量的5%[3]。 其次,從光伏發電發展來看,過去幾年,我國光伏發電得到了快速發展,發電成本大幅下降了近50%;目前我國大型光伏發電成本已經降至0.3元/(kW·h)以下,具有與燃煤發電競爭的基礎。2019年全國光伏發電裝機2.05億kW,發電量占全國總發電量的1.64%[3]。 第三,從核電發展來看,2019年,全國核電裝機達到4874萬kW,發電量占全國總發電量的4.9%[3]。 第四,從水電發展來看,2019年底,全國水電裝機達到3.56億kW,發電量占全國總發電量的16.2%[3]。 第五,還有來自進口煤的競爭。由于我國煤炭賦存的地域特點,導致長期北煤南運和西煤東運。東南沿海地區的進口煤量近幾年在逐年上升,2019年1-12月全國進口煤炭29967.4萬t,同比增長6.3%。 面對國外同行業的低煤價競爭和國內不同能源發電成本的不斷下降,煤炭行業只有增強危機意識、轉變發展方式、堅持持續創新才有出路。并且要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大幅度地簡化系統、降低投資、降低成本,才能在生產技術和成套裝備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實現更高層次的煤炭產業革命。 四、轉變發展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煤炭行業應進行4個轉變 1.燃料向原料轉變 長期以來,我們對煤炭的使用方式過于簡單粗放,煤炭僅僅被當作燃料直接燃燒,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 針對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我國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作為國家科技計劃重點支持方向和煤炭產業發展方向。2016年12月,神華寧夏煤業集團400萬t/a煤炭間接液化項目油品A線打通全流程,產出合格油品,實現煤炭“由固變液”、資源“由重變輕”的轉變。習近平總書記對神華寧煤煤制油示范項目建成投產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這一重大項目的建成投產,對增強我國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是對能源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發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成果。 同時,能替代石油化工的,生產系列煤基化學品的煤炭深加工項目也取得重要進展。國家能源集團、中煤能源集團、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等煤制烯烴項目的成功運營,以及一些煤制乙二醇項目產品質量的提高,實現了煤炭 “由黑變白”的華麗轉身。 五中全會指出,要“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新發展格局中,如何掌握國際上的能源主動權非常重要。因此,在進一步提升示范項目水平、保障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煤制油氣和生產煤基化學品的企業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2.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過去我們依靠資金、人力、物力等生產要素投入的傳統煤炭生產方式不可持續。近年來,我國煤礦智能化建設不斷加快,采煤工作面機器人群、鉆錨機器人、選矸機器人和巡檢機器人已在煤礦井下應用;當前我國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78.5%,到2020年底要建設300多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已實現地面一鍵啟動、井下有人巡視、無人值守。 這是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煤炭行業只有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才能減少井下現場作業人員數量、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提高行業的社會形象。 3.污染型向綠色環保型轉變 過去人們一談到煤礦,都是黑臟亂差的印象,新時代的煤礦與過去相比,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在新發展理念的驅動下,煤炭行業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投資實施了多項生態修復工程,越來越多的煤礦實現了由 “黑”到 “綠”的轉變,繪就了一幅幅綠色礦山建設的新畫卷。 到2035年,我們要基本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煤炭行業決不能拖后腿。要在目前基礎上,進一步實施綠色開采和清潔生產,推進生態礦山建設,徹底從污染型向綠色環保型轉變,讓花園式礦山成為常態。 4.高危行業向安全型行業轉變 煤炭行業在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犧牲。黨和政府在煤礦安全生產領域進行了一系列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大力加強煤礦安全法制建設、機制建設和責任體系建設,促進了全國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的持續穩定好轉。2019年,全國煤礦發生死亡事故170起、死亡316人,同比減少54起、17人,分別下降24.1%和5.1%;百萬噸死亡率0.083,同比下降10.8%。 目前,各產煤地區、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煤礦企業進一步強化紅線意識,監管監察執法效能不斷提高,防災治災能力不斷增強,煤礦智能化建設不斷加快,煤礦安全基礎不斷夯實,安全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但隨著煤炭資源采深的進一步加大和開采強度的提高,瓦斯、熱害、沖擊地壓災害日漸嚴重,一些重大災害事故還時有發生,煤炭行業還沒有完全脫離高危行業的范疇。黨的五中全會指出,要加強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面對依然嚴峻的煤礦安全生產形勢,廣大煤炭企業要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繼續依靠科技進步攻堅克難,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水平。同時也要提高煤礦安全監管監察水平,共同促進煤炭行業由高危行業向安全型行業的轉變。 (二)煤炭行業需要重點關注的幾個方面 1.關注發展戰略研究 煤炭集團要關注發展戰略,做好頂層設計,全面謀劃未來的發展愿景、戰略方向、戰略定位、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發展路徑和保障舉措。尤其要高質量研制好煤炭集團的“十四五”發展規劃,描繪出未來煤炭集團進行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安全發展、智慧發展、高效發展和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行動路線圖,以便凝心聚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煤炭集團一定要將多能、多元、多地、高效、規模這些最基本的元素列入發展戰略。多能、多元發展,就是煤炭行業除了發展自身主業外,還可以發展煤化工、發展風光電、發展氫能源,多能互補發展,形成上下游產業鏈,東方不亮西方亮,從而提高企業防御風險的能力。而多地發展,是指除了本地開采,還可以向外拓展尋找接續資源,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多元、多能、多地將來要作為煤炭大企業集團的最主要戰略。 2.關注工業布局與能源布局協同推進 煤炭行業企業要關注工業布局與能源布局的協同推動。工業布局方面,近年來晉陜蒙新4?。▍^)原煤產量占全國原煤總產量的比重持續上升,煤炭生產重心逐漸向西部地區轉移。而如何避免遠距離輸煤、輸電,進一步優化煤炭資源開發布局,與國家整體工業布局相適應,這是關系到提升國民經濟競爭力的整體性問題。 能源布局方面,要研究燃煤發電如何與風光電項目協同,如何與核電形成南北部差異化互補的布局;這實際與煤炭自身的競爭力提升有密切關系。 因此,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煤炭人要有這種互補意識和差異化布局的協同意識。 3.關注碳約束條件下的能源結構調整 碳排放既涉及能源供給結構的調整,也關系到用戶端如何降低能耗,還關系到二氧化碳的轉化利用以及生態系統的碳中和。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新的形勢下能源企業主動調整能源結構是必然的要求,要把結構調整體現到 “十四五”規劃中。 4.關注行業企業形象宣傳 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對煤炭行業很多不恰當的宣傳,煤炭被認為是造成霧霾的“元兇”,一時間發出“去煤化”的聲音,損害了煤炭行業的形象。應該加強煤炭行業的宣傳工作,引導正確的社會輿論,讓全社會能夠真實客觀地了解煤炭工業[4]。 特別是,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許多煤炭企業通過不斷努力,走出了安全、協調、綠色、共享的轉型升級之路,告別了黑臟亂差,實現了華麗轉身。因此,應該多渠道地宣傳煤炭企業的新面貌,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從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煤炭行業。 5.關注企業文化建設 煤炭是基礎工業,是能源的核心,也是能源的保障。煤炭人要有使命感,要有國家意識、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只有具備了這些意識才能談能力建設,才能提升與國際同行競爭的能力。 煤炭企業要樹立文化引領意識,虛實結合,學會用文化引領企業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引領中國煤炭工業,才能引領世界煤炭工業。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以全體成員共同價值觀為基礎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觀念的綜合;目前有很多優秀企業文化提升企業競爭力的范例。因此,煤炭企業要多多學習國內外先進的企業文化,逐步樹立起“國際范兒”,堅定行業文化自信,用文化引領行業企業的發展。 6.關注企業人才培養 截至 “十三五”末期,我國煤炭行業從業人員數量由530余萬人下降到340萬人左右,人才隊伍的結構得到一定優化。當前國家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時期,煤炭行業人力資源工作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為煤炭工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首先,要加快培養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只有高素質的企業家才能夠為企業謀劃長遠發展、優化產業配置、做好戰略布局。 其次,要大力培養青年煤炭科技人才。青年煤炭科技人才是煤炭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是煤炭的未來。要多關心他們在基層的成長,重視他們在基層取得的科技創新成果。并且要營造科技工作者自覺投身基層、投身生產一線,在基層鍛煉意志品格的氛圍,激勵他們在基層一線更好地干事創業。 第三,煤炭企業要積極引進海內外優秀人才。目前已有大批海外優秀人才回來報效祖國,要發揮這些高端人才的輻射帶動作用,帶動企業發展理念的提升,開闊人們的視野,從而更好地促進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 第四,要完善行業人才評價和人才激勵機制。通過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把那些真正想干事兒、能干事兒的人才留住,給他們發揮作為的平臺。 五、搶抓機遇,再創輝煌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笆濉逼陂g,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煤炭市場更為規范、有序、高效。2020年以來,山西省、河北省、山東省推進了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成為2020年煤炭行業發展的新亮點。 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將進一步推動煤炭行業系統性去產能、結構性優產能,促進更高質量發展。一是有利于加快規模小、安全差、效率低的煤礦退出,為先進產能騰挪更多市場空間;二是有利于布局優化,按照壓縮東部、限制中部和東北、優化西部的全國煤炭開發總體布局,統籌考慮資源稟賦、開發強度等多方面因素,推動煤炭生產進一步向優勢地區集中;三是有利于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度和上下游融合度,促進煤企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打造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煤炭企業集團。 “十三五”即將過去,“十四五”即將到來。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的第一個五年,同時也是在新起點上向2035年遠景目標奮斗的第一個五年,“十四五”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期間要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進能源革命;這對煤炭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歷了大浪淘沙、適應新時代發展的煤炭企業,必然會在發展質量上有較大的提升,這是對煤炭企業的考驗,也是對整個煤炭行業的考驗[5]。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煤炭行業只有迎難而上,在危機中育新機才能再創行業新輝煌。 參考文獻 [1] 鐵旭初 .我國煤機裝備制造70年發展成就與展望[J].中國煤炭,2019,45(11),5-12. [2] 尚軍梅 .工業互聯網已來,如何賦能煤礦安全?[N] .中國應急管理報,2020-08-20. [3] 張宏 .扎實做好運銷工作 促進煤炭市場平穩運行[N] .中國煤炭報,2020-07-25. [4] 姜智敏 .把握大勢 守正創新 努力做好煤炭行業宣傳工作 [J].中國煤炭工業,2019(7):5-6. [5]楊凱 .高質量發展的煤炭機會 [N] .中國煤炭報,2020-10-31. | |||||
相關鏈接
- 朱宇平 王龍運 | 我國銅合金材...2021-01-12
- 美國公共政策評估制度與實踐概述2021-01-04
- 我國評估督導工作實踐概述2020-12-31
- 潘小海丨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的幾...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