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推進交通運輸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思考 程婕 關羽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發展交通運輸新質生產力,是進一步發揮先導作用的重要手段,是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交通運輸領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交通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發展領域,要加快全力推進。
(一)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交通運輸進一步發揮先導作用的重要手段
2021年10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中指出,交通成為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服務性行業,具有重大科技應用場景牽引作用,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有著天然聯系,通過專業分化深化-綜合融合升華而形成的新型交通產業是“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代表,新型交通裝備制造、新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新型交通運輸、新型交通關聯產業等領域,已經成為國內外科技創新、產業經濟拓展空間和發展競爭高地。交通領域致力于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交通運輸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
建設可持續交通運輸體系,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美好愿景,是交通運輸工作的前進方向。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圍繞支撐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需要突破國家重大戰略通道、重要戰略節點技術瓶頸;圍繞積極推動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需要提升運輸物流網絡智能化協同管控水平;圍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需要加快構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發展“高科技、高效能”新質生產力,是以“質優”的交通運輸服務更好支撐國家戰略、保障產業鏈供應鏈運行、服務要素便捷流動、暢通經濟體系循環、增進民生福祉的必要途徑。
(三)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交通運輸從“瓶頸制約”發展到“基本適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躋身世界前列,部分交通裝備世界領先,智慧公路、智能航運、智能高鐵、智慧民航、智能倉儲配送等快速發展,創新驅動成效日益顯現。與此同時,交通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向外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智慧交通、綠色交通成為各國培育交通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發力點。向內看,基礎設施綠色智能水平不高、關鍵技術裝備創新能力不足、綜合運輸效率不強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交通領域進一步提升全要素生產力、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因素亟需創新賦能。
二、交通運輸領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機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苯煌I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同樣依托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從適應需求側新要求到供給側結構性升級,牢牢抓住從創新到質優的發展路徑,加速形成先進生產力。 一是新質生產要素配置衍生新的運輸需求。以數字網絡通信技術裝備、數據為代表的新型生產要素,以及先進技術與創新特質對傳統生產要素的賦能,在推動實現人類生產生活的范式變革與模式重構的同時也帶來新的客貨運輸需求,運輸流量、流向、流程和流速等特征隨之變化,運輸生產要適應新生產要素流動的新需求。 二是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要求相匹配的優質運輸服務。隨著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對交通運輸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代表的現代產業衍生出更多高附加值、定制化、專業化、個性化的運輸需求,要求交通運輸生產進一步多元創新、提檔升級。 一是技術創新在交通基建、裝備領域取得突破,交通生產工具發生質的變革。勞動資料三大類即為生產工具、基礎設施和能源設施,三次工業革命表現為生產工具的突飛猛進。在基礎性和應用型科學技術取得革命性突破的前提下,富含先進技術與創新特質的新型運輸工具和進化升級的基礎設施促成了運輸效率的大幅提升。 二是體制機制改革在交通行業深化實踐,交通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相適應。發展生產力,必須全面深化改革。交通領域行業改革聚焦制約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問題,以提升服務、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進而形成更加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交通運輸生產力。
圖1 交通運輸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機理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眲趧诱摺趧淤Y料、勞動對象是生產力的基本要素,科學技術、管理等也是生產力不可或缺的要素,加快發展交通新質生產力要著力從生產力各要素創新提升著手,以點帶面、點面互動,促進交通行業全要素生產率組合躍升、先進生產力質態加快成型。 (一)提高交通裝備的科技含量,推進生產工具技術突破 以載運工具為代表的交通裝備是運輸生產活動的主要載體,與高新科技的融合程度高,推動運輸生產工具科技創新是交通新質生產力最主要的抓手。 一是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實施交通裝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超高速列車、商用飛機等新型運載工具研發升級,強化汽車、民用飛行器、船舶等裝備動力傳動系統攻關,突破大功率發動機關鍵技術,研制新能源、材料結構一體化和跨標準適應的先進軌道裝備,提升交通裝備關鍵技術自主化水平。攻克工程設計軟件、交通仿真與測試軟件等交通專業軟件瓶頸,加快BIM軟件國產化應用。加強應急救援裝備研發。 二是加速新一代信息技術、空天信息技術、新材料等與交通裝備深度融合。推動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監測預警、應急指揮和監管、主動響應、智能計算平臺等領域應用。推動新一代無線通信、北斗導航、衛星通信、高分遙感衛星等空天信息技術在道路自動駕駛、鐵路列控與調度指揮、空地泛在互聯等領域應用。
(二)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的功能結構,推動通道節點補網強鏈 交通基礎設施通道、網絡和節點是產生位移服務的主要依托,提升基礎設施能力是提供優質運輸服務的基礎,創新賦能具有廣泛意義。 一是加強工程前沿技術和運維保障技術研發。完善綜合交通規劃、設計、咨詢等理論體系。重點突破長大穿山隧道、跨江越海通道、運河連通工程等重大工程建造技術。開展橋梁隧道工程施工裝備、整跨吊運安裝設備、港作機械等研究,加快工程維養智能機器人研發應用,加強鐵路和公路設施智能化養護維修設備、航道智能化測繪及自動化清淤設備等研發與應用。 二是圍繞服務新質生產力產業鏈條,加快構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綜合交通基礎設施體系。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打造智慧公路、智能鐵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機場、智慧郵政、智慧樞紐等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發展多元化的陸路和海上國際運輸通道,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服務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
(三)促進運輸組織智能高效,推動供需優化匹配
組織管理是生產力各要素無形的“黏合劑”,運輸組織優化能夠推動供需更加合理匹配,促進交通行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 一是強化客運組織技術升級。突破綜合交通客運量需求預測及評估仿真瓶頸。深化研究出行行為監測分析、運力實時調控等技術。進一步優化計算機編制列車運行圖技術、突破多層次軌道跨線運輸組織技術。突破航空器自主適航審定、航空運輸廣域協同共享與安全可靠服務等技術。完善客運電子客票體系和跨運輸方式聯網售票系統。提升城市交通擁堵綜合治理技術水平,加快研究數據驅動的交通疏堵控制與誘導等技術,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公共交通領域的應用,提高城市交通“全息感知+協同聯動+動態優化+精準調控”智能化管理水平。 二是推進多式聯運,加快物流技術創新。進一步深化貨物運輸結構調整,構建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平臺,開展多式聯運智能協同與集成、智能感知及互聯、智能監測監控與分析評價、智能調度與集成控制、應急反應處置等技術研究,推動道路貨運行業監測分析技術研發,攻克高載荷輕量化載具設計、低成本管軌設計等技術。 (四)擴展交通產業融合的應用場景,拓寬勞動對象范圍 不斷創新交通+的應用場景,是催生新勞動對象的過程,從而產生融合型的新質生產力。 一是拓展交通運輸的經濟功能,探索交通與經濟協同融合的新思路。以交通運輸領域的新技術、新模式優化經濟要素的時空配置。壯大供應鏈服務、冷鏈快遞、高鐵快運、雙層集裝箱運輸、即時直遞、無人機(車)物流遞送等新模式。把握產業變革趨勢,通過技術滲透、產業聯動、鏈條延伸、內部重組等途徑,打破既有產業邊界,推動交通運輸與現代制造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交叉融合、育成新業態。 二是推進交通基礎設施與信息網、能源網融合發展。加強交通基礎設施與信息、能源基礎設施統籌布局、協同建設、資源共享、空間共用,實現基礎設施資源分布“一張圖”、建設運營“一張網”。推動車聯網部署和應用,強化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充分考慮煤炭、油氣、電力等各種能源輸送特點,提高設施利用效率,減少能源資源消耗。促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智能電網融合,適應新能源發展要求。 (五)強化交通運輸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勞動者素質提升
勞動者是生產力要素中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持續提升素質的高素質勞動者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最本質要求。 一是培育高水平交通科研人才隊伍。堅持高精尖缺導向,完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流動、激勵體制機制,促進科技人才有序合理流動,優化人才隊伍結構,推動科學研究人才、高端智庫人才、技能型人才協同發展。加強人才國際交流,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強跨學科科研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智庫在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研究支撐作用,提升交通發展軟實力。 二是打造素質優良的交通勞動者大軍。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的知識型、技能型、應用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大力培養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交通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 聚焦制約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問題,完善治理體系,持續推動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 一是促進形成統一開放市場。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建立健全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交通運輸市場。 二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進鐵路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推進公路收費制度和養護體制改革,深化國家空管體制改革,實現郵政普遍服務業務與競爭性業務分業經營,持續增強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動力和活力。 三是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促進技術研發與標準研制應用協同發展,推動先進成熟技術成果轉化。建立新興交叉領域標準協調機制,強化前瞻性、戰略性技術標準布局,加快基礎性、關鍵性技術標準制修訂。完善綜合交通樞紐、智能交通、綠色交通、新業態新模式等技術標準,強化各項制度和各類標準有效銜接,推進優勢領域標準國際化。 注:本文主要觀點發表在《中國交通報》2024年4月23日第3版,原標題:全要素提升交通運輸新質生產力。本文在原文基礎上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