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建議
許有志 李華 張萌 | 將數字經濟作為暢通 “雙循環”的重要抓手
| |||||
| |||||
前三季度,我國國民經濟延續了穩步恢復的良好態勢,多項增長指標“由負轉正”。這再次表明,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但也要看到,當前國內外環境依然錯綜復雜,推動經濟恢復和高質量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面對國內外形勢變化所做出的戰略部署,也是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大戰略調整,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在要求。在“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中,數字經濟可以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為國內大循環創造暢通動力,也能夠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有效對接。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數字經濟更是為有效防控和經濟恢復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數字經濟發揮三大作用助力暢通“雙循環” (一)精準對接供需,提高循環效率。在數字經濟環境下,能夠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對經濟運行數據進行分析,調節供需兩端形成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生產者能更快速、更清晰地了解消費者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生產經營策略;消費者能更廣泛、更精準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比如,一些電商平臺根據互聯網消費數據做出預判,快速進貨銷售,一旦商品在銷售端反饋良好,電商平臺可調動供應鏈做出快速反應,按需供貨。 (二)借助數字技術,創造新興業態。此次疫情催生居民生活消費習慣出現較大改變,在線辦公、在線課堂、在線醫療等新消費需求釋放巨大潛力,成為數字經濟新的亮點。在疫情的影響下,線下實體零售行業遭遇打擊,“無接觸零售”迎來發展契機,無人超市、無人貨架等新業態紛紛嶄露頭角。下一步,數字經濟將繼續向新領域延伸,有望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領域創造出新的消費形態。 (三)聚合各類要素,提升生產效率。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鏈相結合能夠聚合多種生產要素,為供需各方提供多種類型的交互機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當原有的產業鏈斷裂時,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在供需雙方之間進行匹配,迅速尋找替代或調整方案,快速補齊鏈條,使產業鏈分工體系的穩定性安全性大大提高,有助于連接分布在國內外各地的眾多產業集群,推動形成更加穩固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 二、進一步發揮好數字經濟作用需加強三方面舉措 (一)軟硬件方面,進一步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既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數字經濟的發展根基。要進一步加快推進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基建,加大5G網絡、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新基建投融資模式,提高更多傳統行業和數字經濟的融合程度。同時,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本身也將帶來巨大投資需求。此外,也要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核心算法的自主研發力度,避免軟件環節受制于人。 (二)營商環境方面,進一步加強行業誠信體系建設。近年來,國內一些知名電商平臺由于監管不力,導致不良商家通過售賣假冒偽劣商品損害消費者利益。還有一些企業借助大數據掌握用戶消費習慣進行定制營銷,出現價格歧視等涉嫌壟斷行為,甚至出現了高級會員購買商品比普通會員還要貴的情況。要將行政監管、行業管理、社會監督相結合,構建多層面、廣覆蓋的監督體系。針對失信易發多發領域,提升誠信監管效能,加強懲戒措施并形成一整套制度安排。 (三)要素方面,進一步加強數據的流通和使用。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發展壯大的微觀基礎。今年發布的《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首次將“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并列。通過促進數據要素的流通來支持“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下一步,要加快培育數據交易市場,全面提升數據要素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 三、重點關注壟斷、稅務、法律方面存在的三大風險 (一)壟斷風險。“贏者通吃”是全球數字經濟行業的普遍特征,數字企業借助技術門檻容易形成用戶高度集中的市場格局,一般逐步演化為一家或少數幾家巨頭,在我國同樣如此。目前,國內數字經濟領域已經進入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強爭霸”時代。2019年底我國境內外互聯網上市企業總數為135家,總市值為11.12萬億人民幣,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家市值之和接近7萬億人民幣,占比超過60%。數字巨頭形成壟斷會阻礙中小企業發展,抑制經濟創新活力,阻塞經濟循環的“毛細血管”,導致以中小企業為代表的創新力量常常被扼殺于搖籃之中。西方國家高度重視反壟斷工作,近期美國司法部正對谷歌開展二十年來最大的反壟斷調查。 (二)稅務風險。近年來,歐洲多國醞釀針對美數字巨頭開征“數字稅”,“數字稅”背后是全球數字經濟治理權的爭奪。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執意出臺“數字稅”,既是為了維護眼前利益,也意在主導全球數字經濟規則制定。從這個角度看,美歐在“數字稅”問題上的博弈不可避免。我已是數字經濟大國,美歐爭端引起的國際稅制變化也必然影響到我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和企業國際競爭力。我應加強國際溝通交流,通過G20、OECD等國際組織開展多邊、雙邊對話,積極營造公平穩定的國際稅制環境,避免陷于被動。 (三)法律風險。數字經濟運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關于數據安全、數據所有權等方面的問題與爭端。需加快研究制定與數據安全、數據所有權等相關的法律法規,探索建立統一規范的數據治理機制,進一步強化數據隱私保護制度、安全審查制度,保障企業數據、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尤其要保障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領域的數據安全,為繁榮壯大我國數字經濟保駕護航。 四、數字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還需跨越“數字鴻溝” 受地區發展水平、教育發達程度、信息基礎設施等因素影響,不同區域、不同社會群體在信息的掌握、擁有和使用能力方面差異較大,逐步出現了“數字鴻溝”現象,尤其在疫情期間這一現象得到放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若任由“數字鴻溝”持續擴大,將會加劇發展的不充分與不均衡。需關注弱勢群體的接入和使用等關鍵性問題,讓數字經濟最大程度地惠及社會大眾。 (一)提升老年人、殘疾人和低收入群體數字技能。運用數字技術的素質和能力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數字鴻溝的寬度和深度。對老年人、殘疾人等缺乏能力的群體,通過家庭、親友及社區互助,加強各類信息服務普惠;對有能力的低收入群體,加大數字技能教育培訓,通過短期技能培訓和長期的教育發展,持續提升數字技能和互聯網使用能力。 (二)有針對性地開展數字援助。全面了解不同“數字弱勢群體”的需求,加強針對性援助。一是對于網絡訂票、網絡掛號之類的公共服務需求設計好配套措施,讓弱勢群體也能方便地享受公共服務。二是設立基層服務站點,為弱勢群體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創造條件。三是針對不同群體分類實施降費策略,讓弱勢群體、貧困人口享受更大優惠。 (三)加強各類公共服務和數字應用的無障礙服務能力。健全信息無障礙標準,提升各類公共服務網站的無障礙服務能力。引導企業利用數字技術強化在商業交易、消費服務、數字支付、社區治理等方面的應用創新,重點加強針對特殊群體的供給側創新,如針對少數民族的多語言內容服務、針對農村人口的數字經濟服務等。 (四)開展農村電商、遠程教育、遠程醫療專項行動。鼓勵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知名電商平臺進一步下沉鄉村市場,為廣大農村群眾提供優質商品和生產生活物資;深入推動鄉村教育信息化,實現鄉村學校寬帶網絡全覆蓋,通過遠程教育推動城市優質教育資源與鄉村中小學對接;支持鄉鎮和村級醫療機構提高信息化水平,引導知名醫療機構向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醫療、遠程教學、遠程培訓等服務。 總的來看,數字經濟能夠解決好經濟循環中供給與需求匹配問題,能夠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壯大現代經濟體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而不斷擴大國內循環、促進國際循環?!笆奈濉睍r期,我國應繼續在數字經濟上全面發力,打通關鍵環節、消除潛在風險、跨越數字鴻溝,將其培育成為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柱。(紙質版見《中國投資》11月號) | |||||
相關鏈接
- 李華、陳聰 | 當前經濟形勢分析...2020-10-28
- 王艷華 | 如何幫助已經脫貧的大...2020-10-15
- 楊永平 | 以城軌高質量發展應對...2020-09-23
- 王龍運 黃建明 尤振平 | “十...2020-09-21
- 楊上明 | “十四五”油氣產供儲...20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