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建議
王志偉 |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支撐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 |||||
| |||||
當前,我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兩個大局”歷史交匯期,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今年5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黨中央基于國內外形勢,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在變局中開新局、在危機中育新機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壓艙石”,應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頂梁柱”和“急先鋒”的作用,這就要求應進一步加快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積極適應新時代要求、有力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有效應對新風險挑戰。 一、新發展格局下國有企業改革面臨新機遇新挑戰 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形勢波譎云詭,國內國際形勢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格局,國有企業改革機遇與挑戰并存。 從國際環境看,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下全球經貿摩擦日益加劇且不斷反復,國際貿易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成為“引爆點”,進一步加速了“逆全球化”趨勢,主要國家從國家安全角度進行供應鏈調整,我國供應鏈安全與全球地位受到極大沖擊,部分產業存在“斷鏈”風險,國有企業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從國內來看,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經濟復蘇反彈形勢向好,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7%,三季度增長4.9%。作為最早克服疫情影響的主要經濟體,我國創造了“彎道超車”的絕佳窗口期。但同時,做好“六穩”工作和落實“六?!比蝿盏膲毫θ匀惠^大,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依然艱巨,一些領域對外依存度高、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風險加劇,國家未來發展更需要國內經濟提供動能。對此,國有企業肩負了更重的歷史責任。 從國企改革情況來看,黨的十八大以來,國企改革政策體系日臻完善,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代表的改革實踐經驗不斷積累,國有經濟規模及競爭力進一步增強,2019年全國非金融類國有企業營業收入總額62.6萬億元,利潤總額3.6萬億元,分別比2012年底增長47.7%和63.6%。2020年以來,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在為抗擊新冠疫情發揮關鍵作用的同時,進一步發揮了國民經濟“穩壓器”作用,根據前三季度央企經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央企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1.1萬億元,收入降幅由上半年的7.8%收窄到前三季度的4.6%。第三季度中央企業實現凈利潤4748億元,同比增長34.5%,其中9月實現凈利潤2046.3億元,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但是,國有企業體制機制僵化、布局結構不優、經營效率仍待提升等問題仍未徹底解決,國有企業改革的成效和對經濟的貢獻仍待進一步提升。 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變化、新要求,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國有企業改革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指引和目標導向,必須要進一步凝聚共識、積聚力量、把握機遇、直面挑戰,緊抓時間窗口主動改革。 二、新發展格局對國有企業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從改革的角度看,國有企業支撐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對內,要發揮國有企業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基礎支撐作用,通過深化自身改革來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國內經濟供給質量,提高國內經濟大循環總量。通過補短板、鍛長板,不斷挖掘潛國內市場潛能,完善提升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水平,促進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對外,要聚焦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發展目標,通過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管理與經營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強國有企業的全球資源整合能力和供應鏈管控能力,提升市場價值、國際地位與話語權,借全球產業鏈格局重構之機,打造以中國為核心的國際生產供應體系,構建“以我為主”的區域化合作新“鏈條”,打通國際經濟循環堵點、修補斷點、填補空白點,讓國外產業更加依賴我國供應鏈和產業鏈,更加依賴我國的巨大消費市場。 三、國有企業改革下一步要聚焦“五個著力”,支撐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必須要緊跟國內外形勢變化,圍繞落實黨中央戰略部署,在改革上加快步伐,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確保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具體來講,就是要做到“五個著力”。 一是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為要務,著力做好國有經濟布局優化與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革要推動國有經濟進一步向提供公共服務、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生態環境保護、科技創新、保障國家安全等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更好地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制造強國、區域協調發展、“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國有企業要適應國家發展戰略、科技進步和產業變革,及時動態調整國有資本布局方向,更加聚焦實體經濟,做強做精主業。 二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打造高質量供給體系。國有企業改革要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適應,以更加市場化的手段,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要調整產業布局方向,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培育和發展新的產業集群。進一步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自主可控,補齊在產業鏈供應鏈中的缺失與薄弱環節,推動國有企業向高端化、自主化邁進,更好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推動品牌中國建設,讓國有企業成為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名片,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一流中國品牌,激發和釋放國內外需求。 三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國有企業是創新鏈條中的關鍵環節,要以創新創造新供給催生新需求,推動提升內循環動力與活力。要發揮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的主力軍作用,重點向戰略性、前沿性、創新性產業方向布局發展,不斷加強創新投入、培育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活力、匯聚創新力量、營造創新氛圍。通過投資重大科研平臺、參與重大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推動突破原始創新“0-1”的跨越,加速技術轉化“1-100”的迭代升級、推動產業化進程“100-100萬”的規模化發展。 四是以提升經營效率和效益為目標,著力完善國有企業治理。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抓手,聚焦“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總體要求,努力將大多數國有企業發展成為產權多元、權責一致、治理優化、運轉高效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將國有企業的控制力影響力和民營企業的活力優勢結合起來,依托市場競爭機制實現優勝劣汰,不斷提升經營效率和效益,以市場化改革牽引帶動民營企業規范化發展,實現“國民共進”、共同發展。 五是以激發內生動力與活力為關鍵舉措,著力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相適應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增強企業活力。對于企業要采取分類考核和長周期考核方式,突出創新導向,實施更加靈活的薪酬管理制度。 對于企業家要建立有利于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國有企業家作用的制度環境,建立容錯機制,打破國企負責人不敢創新、不愿意創新的僵局。對于企業員工要充分利用股權出售、股票期權、項目收益分紅、崗位分紅等多種激勵方式,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紙質版見《中國投資》11月號) | |||||
相關鏈接
- 許有志 李華 張萌 | 將數字經...2020-10-29
- 李華、陳聰 | 當前經濟形勢分析...2020-10-28
- 王艷華 | 如何幫助已經脫貧的大...2020-10-15
- 楊永平 | 以城軌高質量發展應對...2020-09-23
- 王龍運 黃建明 尤振平 | “十...2020-09-21